略談梵字與悉曇

撰文:兒玉義隆
中譯:依觀法師

一、僅存於日本的梵字•悉曇

如果說,梵字悉曇至今只有日本仍在使用,並不過言。但是,它只是宗教圈內在使用。真言宗、天台宗、淨土宗、禪宗等無不使用梵字,其使用形態不一,有用於窣塔婆的,或者用於護摩札、交通安全等祈願札的,或用於種子曼荼羅、阿字觀、字輪觀等禮拜對象的,以及用於石塔、石碑、磨崖、幡、華鬘等的。後者為古人所留存的貴重的梵字資料。像這樣,如今在日本仍被活用的梵字,可以說今後都會與佛教一齊留傳。但是,我們對於梵字的來龍去脈,以及傳入日本的途徑,連可說是專門人士的僧侶都未必詳知,因此,本文先就梵字與悉曇的概念稍作說明。

二、何謂梵字?

所謂梵字,是用以表記梵語(Sanskrit)的字體。它是西元前三世紀左右發展於印度的文字。關於梵字的成立,自古以來日本的梵字悉曇學,即有:「梵天所說」「龍宮相承」「釋迦所造」「大日相承」等四種說法。但就史實而言,以上諸說都不正確。 

既然如此,梵字、梵語中的「梵」又是什麼呢?
據清田寂雲《悉曇學入門》所述,「梵」有如次的解釋:

(一)梵指梵天(Brahman)。在印度,梵天、毗紐天、濕婆天特受崇信。梵天為創造萬物之神、毗紐天為維持之神、濕婆天為破壞神。印度人認為文字及語言皆梵天所創。  

(二)梵指婆羅門(Brahmana)。婆羅門既是宗教者,也是學者,其權威凌駕於王侯之上,是印度的代表者,因此,印度也稱為「婆羅門之國 」。婆羅門的訛音為「梵」,故梵國的文字、語言稱為梵字、梵語。  

此二說中,清田先生特別強調第二說,亦即:「梵」指印度的語言。  

又,從歷史來看又是如何呢?首先,在古代印度的文字中,有所謂的象形文字,但這種文字迄今尚未被解讀出,因此,它與梵字悉曇的關係不明之處仍多。經過很長一段時間後,出現於印度的文字,是在西元前三世紀阿育王的時代。 此時所出現的文字有佉盧虱底(Kharosthi)及梵書(Brahmi)二種系統。  

第一種的佉盧虱底文字,使用於西元前三世紀至西元三世紀間,是一由右向左橫寫的表音文字。但是這種文字後來不再傳承。  

第二種的梵書,也稱為梵天之書,是印度諸國所有文字的根源,據傳由西方腓尼基及阿拉姆輸入,是由左向右橫寫的表音文字。以梵書所寫的最古資料,是阿育王法敕文,簡稱阿育王文字,或依其王朝名而稱為孔雀王朝體( Maurya-type )。以此梵書為基本,衍生許多種文字。又,梵書及佉盧虱底,在大乘經典【普曜經】中也有銘記,故就歷史而言,梵字之來源,可求之於梵書中。

梵字 廣義: 印度文字之總稱
狹義: 指梵書

 

 

三、何謂悉曇?

悉曇大抵可分為如下二種用法。第一種為書體悉曇,即由梵書衍生的梵字,第二種為語義悉曇,即含有某一意義的語言。

(一)書體悉曇(Siddham)悉曇,是指西元六至九世紀間,以北印度為中心而流行、 發展的書體,剋實而言,即指悉曇字母型(Siddhamatrka-type)一般稱為悉曇。悉曇文字是由西元四世紀笈多王朝時代的笈多型(Gupta-type)文字發展的,傳至日本的梵字,即以此悉曇字母型為基本,例如:法隆寺貝葉梵本之書體即是。因此,在印度長久的文字歷史過程中,悉曇雖發展自梵書,但其直接的成因,應是笈多型文字。

(二)語義悉曇。悉曇雖是印度歷史上流行的書體之一,但就語義而言,它具有成就、 完成的意義。成就、完成,是指它本身即是可單獨發音的文字。也就是說 ,它是具有母音的文字。「悉曇」此語,自古即有種種不一樣的解釋,今大略整理如次:

1•《悉曇字記》的用法:唐•智廣撰的《悉曇字記》,關於悉曇有如下之記述:「其始曰悉曇,而韻有六。長短兩分,字十有二。將冠下章之首,對聲呼而發韻。聲合 韻而字生也。即阿 (上聲短呼) 阿 (平聲長呼) 等是也」。據其所述,悉曇指摩多(母音)十二韻。但是另一方面,《悉曇字記》也說,體文(子音)三十五字皆含母音「阿」,其自身可單獨發音,因此,摩多•體 文合稱為「悉曇」。此一見解,逐漸擴大解釋,終將摩多體文之字母,稱為「悉曇」。

此外,《悉曇字記》另有相當於題目的「娜麼娑囉縛社若也悉曇」(Namah Sarva-jnaya Siddham歸依一切智者,成就)。其後才說摩多體文 ,十八章切繼。從此題目可以看出,「悉曇」可附在摩多體文(字母表) ,或十八章切繼之前,作為歸敬文之用。

2•《梵字悉曇字母并釋義》的用法弘法大師空海所撰之《梵字悉曇 字母并釋義》中,有「悉曇囉窣睹」( Siddham rastu, 正確地說是 Siddhirastu)的用法,並有如次之解釋:「右四字題目,梵云悉曇囉窣 睹,唐云成就吉祥章」。  

據義淨三藏的《南海寄歸內法傳》所載:古代印度用來讓幼童學習字 母表、綴字法(書寫法則)的習字帖前,記有祈求學業成就的歸敬句「 悉曇囉窣睹」。此句後來逐漸成為題目,附在字母、綴字法之前,成為祈 求其文字成就吉祥之語。(附帶一提,《悉曇字記》的用法是南天相承,《悉曇字母并釋義》的用法是中天相承。「娜麼娑囉縛社若也悉曇」、「 悉曇囉窣睹」雖因南天、中天不同的相承而有別,但兩者皆將「悉曇」放 在歸敬文中。)

3•《法隆寺貝葉梵本》的用法由遣隋使小野妹子攜至日本的《法隆寺貝葉梵本》,是世界上最古的悉曇資料。此梵本的內容,在〈佛頂尊勝陀羅尼〉、梵本【般若心經】,皆有言及,其後段之末列悉曇字母五十一 字。字母的最初係以梵字寫上 Siddham ,其後配列五十一個字母。根據此一用法,「悉曇」可說是字母的總稱。 像這樣,對於「悉曇」一語的解釋有相當多種。此外,在梵語學史名著《日本韻學史ソ研究》 (馬淵和夫著) 〈第一卷〉中,除揭出古來悉曇學者之說外,又加上他個人的看法。即: (悉曇) 附在陀羅尼之前 ,是含有成就吉祥之意的祝福語。此說與《悉曇藏》諸家所說完全一致。

若是如此,又是祝福什麼成就呢?若是陀羅尼的話,是祈求陀羅尼的效果。就悉曇章而言,恐是章之成立或其學習之成就。…(中略)總之,梵字是一種文字的通稱,悉曇是一個集合的通稱。此一集合是悉曇章等音韻組織的集合。」總而言之,「悉曇」是祈求祝福學業成就的語言,又是具有音韻組織的字母表及悉曇章等集合的通稱。而梵字是指一個個的文字,與悉曇未必同義。此一看法與真言宗的說法是一脈相通的。在真言宗的梵字悉曇書法口傳中,不打命點的字只是梵字,而不是悉曇文字。

茲將悉曇之用法整理如次:

1•「悉曇」有成就、完成之意;因此《悉曇字記》說十二摩多稱為「悉曇」。

2• 嚴格的說, 悉曇只是指十二摩多,但體文的三十五字也含有「阿」(a) 之韻;因此,包含體文的全部字母,皆稱為「悉曇」。

3•悉曇是置於字母表、悉曇章之首的歸敬句中之一語;因此是被用來當作題目的。

4•「悉曇」是悉曇章等音韻組織的總稱。

換言之,是字母表、悉曇 章等的總稱。

四、密教中對悉曇的解釋

如同前述,「悉曇」有成就、完成之意。此成就、完成一語,在密教的解釋有其更深之一面。

弘法大師空海在《梵字悉曇字母并釋義》中,對悉曇有如次之解釋:

「此是文字者,自然道理之所作也。非如來所作,亦非梵王諸天所作。若雖有能作者,如來不隨喜。諸佛如來以佛眼觀察此法然之文字,即如實而說之利益眾生。梵王等傳受轉教眾生,世人但知彼字相,雖日用而未曾解其字義。如來說彼實義,若隨字相而用之,則世間之文字也,若解實義,則出世間陀羅尼之文字也。」

密教對於將梵字視為只是用來表記語言的記號的看法,認為是世俗的 、淺略的。而稱為悉曇的梵字,能發揮完成、成就之機能,表顯佛作佛行,這是密教立場之深義(字義),將此教示人們,給予利益,因此是陀羅尼(總持)之文字。又,在前述的《梵字悉曇字母并釋義》中,對陀羅尼有如次之解釋:「所謂陀羅尼者,梵語也。唐翻云總持。總者總攝,持者任持。言於 一字中,總攝無量教文,於一法中任持一切法,於一義中攝持一切義,於 一聲中攝藏無量功德,故名無盡藏。」

亦即陀羅尼是一字之中含無量教(文字),一法之中有一切法(字相), 一義之中攝一切義(字義),一聲之中含有無量之功德(聲)。

像這樣,一一字含一切義,且互具特色,此正與曼荼羅諸尊相同,故以悉曇文字表示諸佛菩薩內證自覺的法門。此稱為種子字,以種子字表現的曼荼羅,稱為種子曼荼羅、法曼荼羅。

總之,在密教中,梵字悉曇是在表顯佛之活動,是信仰禮拜的對象,書寫在種子曼荼羅、窣塔婆、護摩札等的梵字(字形),口誦的真言陀羅尼(字音),用於道場觀、字輪觀等觀法的種子真言之意義(字義)等,極為廣見。亦即在密教強調的身、口、意三密行中,悉曇特別與口密(真言陀羅尼)、意密(道場觀、字輪觀、阿字觀等)有密切關係;因而說悉曇是密教的重要部分並不為過。

(譯自《梵字必攜》)